心血来潮,研究了两晚上,写出如下榜单,仅供娱乐。
其实很难说是个客观评价,只能说尽量做到客观,本榜单使用了七个维度,各自维度的加权就是作者主观意识,我个人更看重其对后世文明的积极影响,所以在对后世影响这一维度中就给了30分的权重(当然打分更是我主观意识的体现)。
话不多说,先介绍七个维度:
存续时间:8分 巅峰时期长,总存续时间短的会适当加分
人口与领土:20分 此处打分也会考虑帝国所处时间的平均生产力的因素,1000年前的1000万平方公里领土,其含金量要远大于现在的1000万平方公里
对后世影响:30分 它被后人怀念至今的原因,不光是它的本族后人怀念它。
影响力范围:15分 当时的影响力,同样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。
科技与经济文化成就:15分 对其所处时代卓越的生产力与文化贡献。
制度创新:6分 对其所处时代卓越的生产关系贡献。
军事能力:6分 强大的帝国总是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气概。
1. 大英帝国(British Empire)
维度 | 得分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存续时间 (8) | 7/8 | 16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,约400年,长期的全球霸主地位。 |
人口与领土 (20) | 20/20 | 巅峰期统治全球约四分之一陆地与人口,“日不落帝国”。 |
对后世影响 (30) | 28/30 | 工业革命、英语全球化、现代金融体系、议会制在全球广泛传播。 |
影响力范围 (15) | 15/15 | 真正的全球帝国,殖民遍及五大洲。 |
科技与经济文化成就 (15) | 14/15 | 工业革命先驱,科技、经济、文化输出,对全球现代化影响巨大。 |
制度创新 (6) | 5/6 | 议会君主立宪制、普通法在本土与殖民地广泛推行。 |
军事能力 (6) | 5/6 | 海军制霸,具备强大的全球投射能力,陆战依赖盟友与殖民地。 |
总分 | 94/100 |
起止年份:约 16 世纪后期(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初步海外扩张)至 20 世纪中叶(海外殖民体系解体)
重大事件:
- 1583 年:被视为英国最早建立海外领地(纽芬兰)的一年
- 20 世纪中叶:二战后至 20 世纪 60—70 年代,英属殖民地大规模独立
作者点评:大英帝国在强盛时期是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第一的帝国,恐怕在主权,民族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代及未来,也将后无来者,其在贪婪剥削殖民地的同时,也给当时的落后地区带来了无穷的震撼以及学习的标杆,中华百年屈辱近代史的开端就起源于与大英帝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,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也是当时的大英一手领导的反法同盟造成,其相对某些帝国(对,就是沙俄)温和隐蔽的侵略方式,使得它曾经的殖民地普遍不怎么仇视它,部分至今仍然自愿加入英联邦这一由英国领导的国际联盟。
2. 罗马帝国(Roman Empire)
维度 | 得分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存续时间 (8) | 7/8 | 西罗马约500年,东罗马(拜占庭)延续至1453年,总体约千年。 |
人口与领土 (20) | 18/20 | 巅峰期横跨欧亚非三洲,环地中海统治,人口约6000万。 |
对后世影响 (30) | 30/30 | 罗马法、基督教、城市道路体系奠定西方文明根基。 |
影响力范围 (15) | 14/15 | 地中海世界及其周边广泛影响,包括不列颠、两河流域等。 |
科技与经济文化成就 (15) | 12/15 | 道路、水利、建筑技术先进,学术承袭希腊,但科技创新,文化艺术成就与其他帝国相比有限。 |
制度创新 (6) | 5/6 | 行省制、法律体系、城市自治等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。 |
军事能力 (6) | 6/6 | 强大的军团体系,多次独立击败强敌,如迦太基、希腊诸国。 |
总分 | 92/100 |
、罗马帝国的起止与主要事件年份
- 公元前27年:屋大维(即奥古斯都)奠定帝制基础,传统上视作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的开端
- 公元96-98年:涅尔瓦执政,开启“五贤帝时期”
- 公元98-117年:图拉真执政,罗马帝国领土达至极盛
- 公元476年: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·奥古斯都被废黜,西罗马帝国灭亡
作者点评:罗马帝国之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性,如同一个气势恢宏的地平线:它的制度、法律、道路和城市规划、宗教政策(基督教合法化与国教化)等诸多方面,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。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、拜占庭的正统自居,乃至沙俄帝国的“第三罗马”之说,都彰显了罗马遗产在政治与文化层面的巨大号召力。许多后起的欧洲霸权或强权,都希冀将自身与罗马挂钩,以获取某种合法性与历史深度。
3. 唐朝(Tang Dynasty)
维度 | 得分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存续时间 (8) | 6/8 | 618-907年,约289年,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。 |
人口与领土 (20) | 19/20 | 盛唐时期幅员辽阔,人口约8000万至1亿,世界人口之最。 |
对后世影响 (30) | 27/30 | “唐文化圈”辐射东亚数国,诗文艺术鼎盛,科举制完善,影响深远。 |
影响力范围 (15) | 14/15 | 长安为国际大都会,丝绸之路通衢,影响中亚、东南亚、日本等地。 |
科技与经济文化成就 (15) | 14/15 | 诗歌、绘画、对外贸易、手工业高度繁荣,社会开放度高。 |
制度创新 (6) | 6/6 | 三省六部制、科举考试制度完善,奠定后世文官制度基础。 |
军事能力 (6) | 5/6 | 盛唐对突厥、吐蕃等外敌作战能力强,维护边疆稳定。 |
总分 | 91/100 |
唐朝的起止年份与重要事件:
618年:李渊(唐高祖)于长安称帝,正式建立唐朝
626年: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,随后逼唐高祖退位,李世民即位,是为“唐太宗”
627—649年: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年间,年号“贞观”。此时期政治清明、经济发展,领土扩张,被后世称为“贞观之治”
713—741年:开元年间(开元盛世)国家富庶、社会稳定,文化高度繁荣,出现如李白、杜甫等盛唐诗人
9世纪后期(约874—884年):王仙芝、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阶层腐败无能,朝廷财政拮据,引发民变,其中黄巢攻入长安,一度称帝,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
907年:朱温(原为黄巢部将,后降唐,封梁王)逼迫唐哀帝禅位,自立为后梁太祖,唐朝正式灭亡,天下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
作者点评:整体而言,唐朝历经近三个世纪,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气象与政治、文化高峰,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历史宿命,对后世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外交、艺术均有深远影响。唐帝国之于东亚文明的重要性,如同启迪长空的灿烂星河:其政治制度、文化创举与繁荣气象,不仅在中国本土的后世王朝中产生深远回响,也透过册封体系与丝绸之路广泛辐射至朝鲜、日本、中亚等地。后来的宋、元、明、清,乃至周边邻邦,都曾追慕并承续唐代的制度精髓与文化底蕴,从礼乐教化到文学艺术,皆可见“盛唐风范”之余韵。由于唐朝高度的包容与创新精神,众多文化、宗教与思想在此交汇,形成一股蓬勃的凝聚力,也为后世塑造了不容忽视的文明巅峰与历史深度。
4. 阿拔斯王朝(Abbasid Caliphate)
维度 | 得分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存续时间 (8) | 6/8 | 750-1258年,约500年,伊斯兰黄金时代持续数百年。 |
人口与领土 (20) | 18/20 | 中东、北非至中亚广阔地区,人口约5000万。 |
对后世影响 (30) | 27/30 | 保存并发展古希腊学术,促进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,对欧洲文艺复兴有关键影响。 |
影响力范围 (15) | 14/15 | 巴格达为世界性学术中心,商路遍及欧亚非。 |
科技与经济文化成就 (15) | 15/15 | 数学、天文学、医学领先,翻译与发展古典知识,文化艺术繁荣。 |
制度创新 (6) | 5/6 | 哈里发体制、伊斯兰法在广域施行,地方割据逐渐出现。 |
军事能力 (6) | 5/6 | 初期多次独立击败周边势力,但后期面临分裂与外敌入侵。 |
总分 | 90/100 |
阿拔斯王朝的起止与重要事件年份:
750年:阿拔斯革命成功,结束倭马亚王朝统治
762年:迁都巴格达,建成“和平之城”
786—809年:哈里发哈伦·拉希德执政,阿拔斯“黄金时代”鼎盛
1258年:蒙古军攻陷巴格达,阿拔斯政权结束
作者点评:阿拔斯帝国被视为中东文明史上的巅峰之一。其鼎盛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并臻极盛,巴格达乃“智慧之都”享誉全球;多民族与宗教的交融孕育了辉煌的科学与艺术成就。哈伦·拉希德与马蒙等哈里发大力支持翻译与学术,对伊斯兰世界乃至欧洲文艺复兴深具影响。阿拔斯帝国为阿拉伯文明搭建了深厚的政治与文化根基,为后世的阿拉伯世界纵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荣耀来源。
大英帝国凭借工业革命与海权优势,开辟了覆盖全球的贸易与殖民网络;罗马帝国则以军团与道路织就一片横贯欧陆与地中海的政治版图。二者都为西方文明提供了持久的制度与文化范式:大英的法制与议会传统,罗马的法律与行政架构,皆深刻影响后来世界的国家形态与国际关系。与此同时,东方的唐帝国在东亚文化圈中,于文学与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取得了辉煌成就;阿拔斯帝国则在阿拉伯世界点燃了学术与艺术的“黄金时代”。如今,当民族国家意识日益显赫,那些曾经照耀天际的帝国虽已远去,却通过宗教、法律、语言与科学等多重维度,塑造了世界文明的集体记忆。许多后起者以“新罗马”或“大英遗产”自诩,正如东亚与阿拉伯世界的后继者亦在反思并传承各自的辉煌遗产。对于这些帝国遗世独立的制度、艺术与信仰成就,人类在追忆之中感受到文明之树的伟岸,也在思索其兴衰背后的深层原因。在历史的长河里,每一帧帝国荣光都宛若灯塔,为现代社会投下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启示。
5-20名,未完待续
发表回复